国家一级演员,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原院长。1977年在谢晋指导的电影《天云山传奇》中塑造了忠诚的员罗群的形象,并在《秋瑾》、《开国大典》等影片中扮演孙中山。
我现在悟出来,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恰恰是不养老、忘记老。”石维坚
著名表演艺术家石维坚的居所处于一座没有电梯的居民楼的5层,这意味着他和爱人每天都要爬楼。但石维坚说,这楼层是组织分房时,自己主动要求的,因为它能迫使自己锻炼身体。现在他们每天上下5层楼几次,都不觉得累。这可苦了上了年纪的好友们,来拜访他,进门先要气喘吁吁好一阵。这也让石维坚夫妇感到幸运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。
石维坚说,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太注意健康,只是喜欢运动,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间断运动。在学校、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,他一直是篮球队的队员,还是足球队的守门员,此外他还爱打乒乓球。年纪大了,虽然不打球了,但还是爱看球,即便拍戏时候也如此。有世界杯这样的大比赛,他会一场不落地熬夜观看。现在担心过度熬夜对身体不好,他就选择重要的比赛看。
当了演员后,职业的特点支撑着他一直坚持运动,因为演员需要一个柔韧的身体。“演员的身体应该是什么?话剧、影视演员的身体好比是个面团,要揉好了准备着,这样擀面条、包饺子、做烙饼都可以应付。因为演员总是在等待,不知道下一个角色需要自己怎么样。”石维坚说,一个角色的成功往往是“撞上”的,“不知到哪块云彩有雨”。但是为了“撞上”的成功,就要一辈子作好准备,其中,身体准备非常重要。
当运动由简单的兴趣爱好变成职业的要求,石维坚的运动项目也有了变化。石维坚说:“过去就是玩儿嘛,喜欢什么就玩儿什么。后来为了事业有意识地锻炼,我就开始注意腰、腿的练习。包括对控制能力的训练。”因为对运动的爱好,石维坚有良好的运动基础,但为了演艺事业而进行的锻炼更需要一种责任感,这种责任感使他要求自己把锻炼坚持下去。“如果是只凭兴趣,可能早晨一犯懒就不去了。但是因为有这种责任,我咬着牙也得爬起来锻炼。要和自己的懒惰作斗争。”石维坚说。
石维坚说自己对于运动的好处是“岁数越大越有感觉”。当初有人曾说:“别看石维坚练得勤,我不练也比他身体好。”“也许吧。”石维坚说,“锻炼身体不要和别人比,和自己比就行了。”
“人呆懒、车呆散。”石维坚说。现在他每天都要去公园打打太极拳,他说运动会给人带来自信心和开阔的心胸,运动的人得抑郁症的可能性会降低很多。“在公园里锻炼的人,彼此是没有戒心的,所以大家练得很开心,彼此聊得也很开心。”石维坚说。
年轻的时候,石维坚在意大利戏剧《一仆二主》中演一个贵族骑士弗罗林多。骑士要有剑术、音乐、舞蹈等多方面的修养,而这些修养要在他们生活中的细节上有所表现。石维坚边说边作了简单示范,他在椅子上挺身端坐,上身略侧向一边。“不这样坐就丢身份了,我们传统戏曲里也很讲究,比如京剧的身段就讲究子午相。”石维坚说。简单的一个坐姿,要求演员不能“傻”、不能“垮”,这就对演员的形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与此同时,石维坚还在演《桃花扇》中的侯朝宗,是一个与骑士截然不同的角色。“一个是外国骑士,一个是中国名士。”石维坚说。如何在骑士的英武和名士的儒雅中切换,就需要演员熟练掌控自己的形体。
对于演员来说,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,即使是年老体弱的角色都演不了。石维坚说:“老年角色也不能由衰老得连走路都困难的演员来演。”衰老的身体会失去控制能力,失去控制力的身体无法诠释角色。因为角色的“老态”是演员演出来的,是一种主动“老态”,而真实的老态在艺术舞台上的效果是不好的。既然连年老体弱的角色都需要演员拥有健康的身体,可见健康对于演员是多么重要。
关于石维坚,有一个“金小伙儿”的故事。在四川大巴山拍摄《一滴泉》时,石维坚已经年近五旬,他要将剧中人物金田从20多岁演到去世。有一场主人公作为年轻赤卫队员的戏,需要石维坚跨过流淌的山涧,追逐心上人。导演考虑到石维坚的年纪,特地将山石铺了又铺,还亲自踩上去试了试。在导演忙活的时候,石维坚暗想,要是自己真的小心翼翼地踩过去,那还是20多岁年轻人应有的状态吗?对于跨越自身年龄的角色,演员塑造时不能只靠化妆的技术,更重要的是体态与举止。于是在实拍的时候,石维坚跑到山涧边,一跃而过。“大概有3米来宽吧,对于一个将近50岁的人来说,也够可以的了。”石维坚笑着说。由于事先没跟大家说,石维坚越过山涧的时候,引起剧组一片惊呼“哇!金小伙儿!”由于准备不足,导演又拍了两次,三次镜头,石维坚一次比一次跳得远。“演员是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创作的,就像画家的画笔和颜料,要时刻准备好。”石维坚。
上了年纪的石维坚,依然活跃在舞台和荧幕上,和年轻演员的合作很多,此外他也热心社区活动,只要社区有需要,他都会积极参与。
也许现在出演影视作品,他的片酬和当红的影星比要少得多。“把心态放平。”石维坚说,“要适应这个时代,现在是市场经济嘛。投资人愿意给人家高额片酬,是因为他们有卖点。作为老演员,我们把自己的角色认真演好就行了,这是我们的责任。”据他介绍,很多他的前辈,退下来后的待遇并不高,也没有机会去演出赚些外块。和那一代人相比,石维坚说自己已经很知足了。他说:“那一代人处在敌我斗争的复杂环境下,以演艺为职业投身革命,是真的把生命交给组织的。我常自问,我能做到把生命交给组织吗?”
现在出去拍戏,石维坚都当成一种享受。能到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,还能过过戏瘾,又能挣点儿“零花钱”,对于石维坚来说是一举三得。石维坚总是随身带着照相机,没有戏的时候就到处拍照,然后老朋友之间互相传看、乐在其中,他说这是他的“图片日记”。
上了年纪后,石维坚又学起了电脑,上网看看新闻、给老朋友们发照片、查找艺术资料,他都游刃有余。现在外出拍戏,他还会随身带着笔记本,这在同龄人里可不多见。不过对于电脑的认识,石维坚也很理智,他说电脑对于自己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具,所以就谈不上迷恋,但是要时刻保持着一颗好奇心,保持对身边的新事物的兴趣。“这样就能忘掉年龄,我现在悟出来,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恰恰是不养老、忘记老。”石维坚说。